
本網訊:5月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北京和山東蘭陵兩地同期舉辦“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田間觀摩暨新成果網絡發布會”,29項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施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首次通過“蘭陵首發”平臺進行網絡發布。

發布會上展示的成果顯示,14項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新技術在山東蘭陵生產一線示范應用、表現相當搶眼,與示范前相比,采用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炭基生物有機肥替代及促根壯秧栽培技術后,減少化肥養分投入量31.52%,化肥氮利用率提高15.67個百分點;采用彌粉法施藥防治設施蔬菜病害技術及各類蔬菜病蟲害物理、生物防控技術后,化學藥劑減量42.35%,農藥利用率提高近18.95個百分點,產量增加了6.32%,增效顯著。
該成果也標志著十三五期間,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牽頭,李寶聚研究員主持,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國內29家從事設施蔬菜研究的科研院所及農技部門聯合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李寶聚介紹,經過4年研究,項目形成成熟共性技術46項,包括減肥技術13項,專業新型化肥產品7個,減藥技術15項,專業新型減藥產品5個,水肥藥協同共效及高產栽培技術6項;在東北寒區、西北干旱區、環渤海暖溫帶區、黃淮海暖溫帶區和長江流域與華南亞熱帶多雨區集成區域性技術模式25項,建立的雙減模式,實現了化肥減施30%—40%,化肥氮利用率提高15.4—25.6個百分點,農藥使用量降低38.2%以上,農藥利用率可提高15.5個百分點,實現蔬菜增產4.1%和增效高于5%的效果。
發布會上,中國園藝學會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吳孔明、鄒學校、張福鎖,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杜永臣、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李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鄭永權等七位專家對項目形成的技術、集成的模式進行了第三方評價,專家組認為,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及區域性減施增效模式先進、經濟、實用、高效,將有力促進我國設施蔬菜產業化的發展。